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孙博洋) 16日,“最美传承”残疾人非遗传承就业培训项目捐赠仪式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举行。据悉,“最美传承”第一期总预算300万,计划开展古琴、茶艺、苗银、针灸、唐卡等10个残疾人非遗传承培训项目。

捐赠仪式现场,51社保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开展“最美传承”公益项目。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张雁华表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而残疾人奔小康的关键就是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我国有残疾人8500多万人,帮助残疾实现就业的意义重大,它既关乎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又是帮助其全面参与社会活动,成就自我理想与尊严的关键,还可以增强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消除各种歧视和偏见,改变公众对残疾的态度。”张雁华说。

张雁华认为,51社保利用在企业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积累的大量数据和专业优势,创新模式,在残疾人就业服务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她呼吁能有更多企业、爱心人士共同帮助残疾人就业脱贫,共奔小康。

51社保CEO余清泉在致辞中表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和国家战略,企业应主动为国分忧,履行社会责任。我国作为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让更多劳动年龄段的无业残疾人实现就业,不能只依赖政府,更需要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充分发挥在资金、专业、技术等综合优势,创新形式,以开放、接纳、包容的心态积极投入到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中来。

据了解,“最美传承”是在深入研究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政策、服务体系、自身素质等方面,并结合残疾人传承非遗实现灵活就业具有广阔前景的基础上,认真打磨的残疾人就业培训公益项目。残疾人学徒通过非遗传承人或从业者的口传心授,深度掌握一项非遗知识技能,实现就业。项目旨在为残疾人赋能增能,提升素质和就业能力,传承非遗文化成为社会财富创造者,并透过残疾人创造的无差别的社会价值,改变公众对残疾的认知,减少环境障碍。

据了解,“最美传承”项目的主要内容是筹集善款,资助各省区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采购愿意教授残疾人的非遗传承人或从业者(有工作场所、市场状况良好、亟待传承等)提供的学徒式非遗培训。在项目地残联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筛选最近的社区、村落中有意愿、条件适合的青壮年残疾人学徒,通过非遗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深度掌握一项非遗知识技能,并通过媒体传播,向公众展示残疾人的非遗技艺。

仪式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资助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30万元,合作开展“最美传承”之“最美景泰蓝”项目合作,资助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开展残疾人非遗传承社会价值研究。

推荐内容